每年700亿斤以上,中国粮食产后损失接近“一年一个吉林”
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消息,据测算,我国粮食在储藏、运输、加工等产后环节损失量每年在700亿斤以上,接近粮食大省吉林全年粮食产量。“一年损失一个吉林”,主要是农户储粮、粮油加工等环节损失较为集中,粮食流通个别环节损失率高。
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介绍,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,财政部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优质粮食工程,有偿为农户提供收储减损技术服务;按产粮大县全覆盖目标,26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余个,已完成近4000个;开发0.5吨至2吨农户储粮装具、10吨农户仓、10吨至20吨中小型农村烘干装备及农户杀虫技术等,为粮食“产后护理”提供技术支撑。
粮食产后损失惊人,意味着“产后护理”空间巨大。中粮贸易辽宁公司农业产业化部副经理徐春算了一笔账,以辽宁省为例,该省年玉米产量约1350万吨,农户储粮损耗率约2%,如实现从田间到粮库粮食“全程不落地”,每年可节约27万吨,按目前市值计算高达约5.9亿元。
王宏说,我国粮食产后减损仍然任重道远,要将节粮减损纳入拟议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,建立政府主导、全民参与、社会协调推进的机制。在提高设施水平、强化技术攻关同时,加强宣传引导,普及节粮知识,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,在全社会营造“爱惜粮食光荣,浪费粮食可耻”氛围。
相关阅读
- 一号文件相关情况发布会文字实录(2017-02-08 )
- 国家发改委确定7项今年农村经济重点工作(2014-02-12 )
-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:需采取更多措施刺激内需(2008-10-17 )
- 中国新版外交白皮书阐述东海问题(2007-09-16 )
- 周小川:央行不排除加息 有很多种方式调控物(2008-05-07 )
热点排行
分析预测
更多 >